光明日报:红旗渠精神——渠水长流 追梦不休
初秋的太行山,群山苍翠,绿浪滔天,红岩若隐若现。在这些“红”与“绿”之间,一抹流动的“蓝”缠绕其间。这里是太行山的东麓。这条蓝色飘带就是被称为“世界奇迹”的红旗渠。一渠绕群山,精神动天下。60年前,伴随着一声声开山炮响,十万林州(原林县)开山者以“重新安排河山”的英雄气概,历时十年,绝壁穿石,挖渠千里,修建了举世瞩目的“人工天河”红旗渠,把中华民族的一面精神之旗,插在太行之巅。60年间,渠水滚滚流过,不曾停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更加光辉灿烂。在新的历史时期,红旗渠精神不断鼓舞和激励着人民阔步前行,进而形成了“难而不惧、富而不惑、奋斗不已、自强不息”的当代红旗渠精神。60年后,行走在不足两米宽的渠墙上,抬头是陡立的峭壁,俯首是数丈高的悬崖,不经意间,仿佛与英雄的开山者擦肩而过,他们推着独轮车,抡动着铁钎,号角嘹亮、青山踏遍。红旗渠是一条渠,可又不仅仅是一条渠。它是林州人民树在太行之巅的一座丰碑,是中原儿女刻在太行山上的中国力量和中国精神。2019年9月,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强调,鄂豫皖苏区根据地是我们党的重要建党基地,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别山精神等都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一声炮响,一种精神;一面旗帜,一座丰碑;一个梦想,一种力量。“一部林县志,满卷旱荒史”。林州市位于河南北部、太行山东麓,地处豫晋冀三省交界处。受气候、地形及地质条件的影响,林
view details
电视剧《红旗渠》
日前,建党百年献礼40集电视剧《红旗渠》正在紧锣密鼓地拍摄。该剧由康宁执导,于震领衔主演,将于2021年在央视播出。本剧将真实再现上个世纪60年代林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改变祖祖辈辈缺水历史,团结协作、攻坚克难、修建引漳入林工程——红旗渠,浓墨重彩讴歌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崇高宗旨和中华民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拍摄现场,场景布置、服装、道具等都真实还原了当初林县的原貌,让人仿佛回到了上个世纪60年代的场景当中。很多演员表示,他们都是第 一次来林州,深深感受到了林州人的热情。他们将认真投入到角色中,把角色演活演好,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段光荣的历史,更深刻地体会红旗渠精神的内涵和实质。演员 于震:我是第 一次来到河南林州拍戏,感触良多。第 一次来林州,因为拍红旗渠这部戏,看了看历史的资料,了解林州历史,现在是真的林州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为红旗渠的建设改变了当地用水的问题,也改变了当地地质地貌的问题。我非常荣幸在这个剧中的角色是林捷 ,杨贵县委书记是当年的原型。总之呢,我把这个人物演好,尽我的全力通过这个电视剧把红旗渠精神传扬开来,争取让全国人民知道红旗渠,也知道红旗渠精神。演员 徐光宇:非常高兴能来到林州拍这部戏,我是第 一次来林州,感觉这里民风纯朴,当地的朋友们都是非常热情。我觉得拍摄红旗渠这部剧的意义非常大,让更多的我们的80后、90后或者00后,
view details
人民日报高规格刊文:让主席念念不忘的县委书记
县委书记,是我国治理结构中的重要一环。4月7日,一位曾经的县委书记——福建省东山县原县委书记谷文昌登上了人民日报的头版头条。当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刊发文章《三十四年后的追寻——“四有”书记谷文昌》,记叙了这位一直让总书记念念不忘、撰文称赞“在老百姓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丰碑”的县委书记的生平事迹。文中称:政声人去后,丰碑在人间。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谷文昌堪称“四有”干部的楷模。值得关注的是,人民日报此次的采访写作阵容也非同一般,人民日报社社长杨振武亲自带队前往福建东山,深入一线采访。在刊发头版头条文章的同时,还在头版配发本报评论员文章《闻鼙鼓而思良将》,规格之高,可见一斑。此外,当日人民日报四版也刊出整版长篇通讯《人生一粒种漫山木麻黄——谷文昌的生前事身后名》,文中引用当地官员的话说,多一点对谷文昌的了解,就多一些“今天太需要谷文昌式干部”的感悟。以下是《三十四年后的追寻“四有”书记谷文昌》的文章全文。他已经去世34年,却仍为当地民众深深怀念;他带领群众植下的满岛木麻黄,如今已长成防风固沙的茂密森林;总书记撰文称赞他“在老百姓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老百姓尊他为“谷公”,“先祭谷公,后祭祖宗”,成为当地多年的习俗;他就是谷文昌,福建省东山县原县委书记。刚刚过去的清明节,东山的父老乡亲,扶老携幼,络绎不绝,又一次拥至谷文昌墓前,献一捧自己采摘的花草,放一盘自家做
view details
传承红色基因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中提出了传承红色基因的要求,并深刻阐述了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意义:“红色基因就是要传承。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经历了多少坎坷,创造了多少奇迹,要让后代牢记,我们要不忘初心,永远不可迷失了方向和道路。”传承红色基因,就是要坚守信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使命是激励中国共 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也是红色基因传承的力量源泉和根本所在。学习是好的传承之道,传承和发扬红色基因,靠的是与时俱进的学习教育,要牢牢把握意识形态主导权,把开展红色主题教育作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方式,在干部教育培训点点滴滴中传承红色基因,让红色基因成为党员干部的思想之魂、精神支柱。传承红色基因,就是要坚定信念。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论断。新时代传承红色基因,必须做到深刻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九大所提出的一系列新论断、新思想、新观点上来,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不忘初心跟党走,继承发扬红色文化和革 命传统,丰富红色基因的内涵和外延,唱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旋律。传承红色基因,就是要实干有为。只有实干才有盼头,只有实干才能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传承红色基因不能停留在书本上、口头中,更重要的是融入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中,落
view details
红旗渠精神的深刻内涵
千里长渠绕太行 上世纪60年代,林县县委带领全县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以“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万丈豪情,凭着一锤一钎一双手,用十年之功在巍巍太行的崇山峻岭中修建了一条“人工天河”红旗渠。红旗渠的建成,圆了林县人千百年来的盼水梦,从根本上改变了当地的生产生活条件,红旗渠被林县人民亲切地称为“生命渠”、“幸福渠”。 红旗渠,不仅仅为林县人民带来了“一渠水、一渠粮”,打开了通往幸福生活的大门,其影响早已超越了工程本身。红旗渠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伟大变革实践,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一个永恒的精神坐标,是述说党和人民图存发展、追梦圆梦的中国故事。修渠过程中孕育出的红旗渠精神,不仅早已浸润在林县人的血液里,成为了一方民风,更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和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我们党和国家薪火相传的宝贵精神财富。 一锤一钎一双手,绝壁穿石引来漳河水 一、红旗渠精神蕴含着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路线 红旗渠的修建,本身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没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情怀和担当,没有群众的期盼和创造,不会产生修建红旗渠的设想;没有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的苦干精神,也不可能建成红旗渠。 修建红旗渠体现了共产党人一切为了人民的宗旨信念。林县缺水的历史令人悚然。翻开林县老县志,满眼都是干旱、大旱、禾枯、绝收
view details
红旗渠精神的思考
江同志在视察红旗渠后指出:在林州看了中外闻名的红旗渠。在三年困难时期,在当时的物质技术条件下,能建成这样宏伟的工程,林州人民了不起。“红旗渠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典范,不仅给后人留下了浇灌几十万亩田园的水利工程,更重要的是留下了宝贵的红旗渠精神。这不仅是林州的、河南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财富。”什么是红旗渠精神?林州市广大干部群众在建设红旗渠的过程中体会到: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敢想敢干,实事求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是红旗渠精神的实质所在。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是红旗渠精神的根本立足点林州市原名林县,历史上长期困扰这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关键问题之一是缺水。可是,历代的反动统治者只顾压迫榨取人民血汗,却不管群众的死活。中国共 产党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全心全意为人民办实事。五六十年代,林县县委“一班人”深知全县人民虽然在政治上翻了身,但经济上还很贫困,仍在受干旱缺水的煎熬。改变林县山区面貌,让农民脱贫致富,关键是引水进村、引水上山。建国初,全县九十一万八千亩耕地,只有一万两千亩水浇地。全县五百五十个村庄,长年远道取水吃的就有三百零七个村,其中跑三公里左右的有一百八十一个村,五公里左右的有九十四个村,十公里左右的有三十二个村,真是吃水贵如油,十年九不收。林县县委“一班人”抱有一个共同的想法,要让全县人民真正过上好日子,必须彻
view details
红旗渠精神永不过时
红旗渠工程中,干部始终冲锋在前。图为县委书记杨贵(前一)带领修渠大军上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期间,总书记在参加河南省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中 央党史研究室出版的《党史》二卷将红旗渠精神概括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或许人们亲眼目睹红旗渠在太行山腰劈山成渠的英姿,亲自踏勘红旗渠经过的涵洞,看看几十万林县人民是怎样用一双双粗糙的手和非常简陋的工具建造这一人工天河,就可以理解红旗渠精神为何永远不会过时了。自力更生:55万人民55万双手自力更生啥都有河南省林县(今林州市)的自然环境确实艰苦。地形的限 制对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只是其次,更重要的是连作为人的基本生存条件的水源都极为稀缺。处于太行山区的林县,县域绝大部分地方都干旱缺水,十年九旱,水贵如油。据史料记载,从1442年到1943年,500年间就有100多个年份出现大的旱灾,其中大旱绝收30多次。据统计,在红旗渠修建之前,全县550个行政村中,就有307个村人畜吃水困难。其中需要跑2.5至5公里取水的有181个村,需要跑5至10公里取水的有114个村,需要跑10至20公里取水的有2个村。广大群众备受干旱缺水折磨,即使闺女找婆家,也要找个有水的地方,免得过于受缺水之苦。当地确实出现过这样的悲剧:新媳妇不小心碰倒了公公辛辛苦苦走几十里山路挑
view details
红旗渠 · 太行山 · 中国梦—— 守望中国共 产党人的初心
2016年7月1日,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 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向全党郑重提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政治号召。这意味深长的嘱托,让每一名共 产党人心潮澎湃,思绪万千。回望我们党走过的漫漫征程,无论是跨过道道沟坎、战胜千难万险,还是凝聚万众意志、挥洒锦绣蓝图,都始终贯穿着我们党的初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学习领会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深感字字句句都蕴含着建党时共 产党人的奋斗精神、饱含着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像一股清泉注入每名共 产党人的心田,洗涤着曾经在政治雾霾中被蒙上灰尘的初心。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到古田全军政工会,从“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再到“七一”重要讲话,总书记带领全党一次次回望历史、回望初心,为的就是让中国共 产党人牢牢坚守精神高地,引 领时代巨轮再次扬帆起航。只有不忘初心,我们党才能肩负起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只有不忘初心,我们党才能在各种风险挑战中始终保持不竭动力、立于不败之地;只有不忘初心,我们党才能赢得中国人民乃至所有炎黄子孙的拥护支持。我们党的初心,体现在为中华民族解放而斗争的鲜血中,也体现在为人民幸福生活而奋斗的汗水中,点点滴滴汇聚成了民族复兴的时代洪流。前一段在部队调研,专门到河南林州零距 离感受红旗渠。走过每一寸垒砌着梦想的渠坝,抚摸每一条沁足了精神的凿痕,凝望每一滴折射着理想之光的渠
view details
在旗帜鲜明讲政治上走在前头
2月13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在中 央党校开班。总书记在开班式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中 央党校教师在深入学习领会中一致认为,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全局高度,深刻阐释了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的重大问题,对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深化全 面从严治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一)总书记指出,历史经验表明,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严肃认真开展党内政治生活。总书记关于讲政治的重要论述,在中 央党校教师中引起强烈反响和共鸣。教务部主任谢春涛说,党是有着明确政治信仰、政治纲领、政治路线和政治目标的政治组织,讲政治是党的建设的内在要求和题中应有之义。讲政治才能坚定理想信念,才能有共同的奋斗目标,才能有队伍的集中统一,才能有党的坚强领导,才能有铁的纪律。旗帜鲜明讲政治,严肃认真开展党内政治生活,抓住了全 面从严治党的根本,是管党治党的治本之策。作为中 央党校教师,我们要把旗帜鲜明讲政治体现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提高自身的政治意识和政治能力,还要通过讲授党的丰富的历史经验,为学员加强政治能力训练、牢固树立政治理想、正确把握政治方向、坚定站稳政治立场、严格遵守政治纪律作出自己的贡献。党建教研部副主任张志明表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如果不讲政治就会犯颠覆性的错误,这是聆听总书记重要讲话后铭心刻骨的体会。马克思主义政党应该是讲政治的,
view details
张全景:永远的红旗渠精神
红旗渠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领导干部要做到实事求是,其核心、关键的是不计较个人得失,而以是否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党的事业为标准。只要有这样一种精神,就可以做到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红旗渠是上世纪60年代河南省林县人民历时10年建造起来的一条人工天河,誉满华夏,播扬五洲,可以和我国历史上任何一条名渠相媲美。周恩来总理曾说:“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外国朋友来到中国,应该去参观一下红旗渠。”从1969年红旗渠竣工以来,先后到此参观的外宾就有来自五大洲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1700人之多,他们无不对红旗渠发出由衷地赞叹。红旗渠也是全国的一面红旗,40多年来国内前来参观学习的达162.4万人,现在它已成为太行山上旅游胜地。红旗渠的确是一个奇迹,它奇在哪里呢?一,跨省跨县跨流域引水,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农耕社会,水是生存的命脉。历史上因水利纠纷,省与省之间,县与县之间,甚至鸡犬之声相闻的邻里之间,时常发生争斗,有的还开枪动炮,造成死伤悲剧。河南省林县与山西省平顺县相隔巍巍太行山,将平顺县浊漳河的水引进林县,是林县人民千百年的梦想,这一梦想在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变成了现实,而且主干渠有20公里建在平顺县境内,施工三个月。这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体现了山西人民顾全大局的崇高精神和风格。二,劈山填谷,工程艰巨,改变了河山旧貌。红旗渠从1960年
view details
微信扫一扫